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发布会成功举办


 

    2021年11月27日“提升财经素养,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发布会”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Visa联合主办,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辛自强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团队发布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二是研讨财经素养教育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共有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高校和科研机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企业、财经素养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单位的260多人在线参与了此次会议;《光明日报》、《人民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环球时报》、《金融时报》、《经济参考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环球网等10余家媒体的记者也出席了会议。

 

1.jpg

 

财经素养是现代公民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世界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对确保个体财经福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维系宏观经济良性运行都有重要意义。

2.png

在会议开幕环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尹优平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金融消费者是金融业之本,唯“本”固,“业”方安。消费者良好的金融教育,是金融市场稳健的基石,做好金融教育工作的一项基础,是要动态掌握国民金融素养水平,从而能不断提高金融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辛自强教授团队深耕细作,完成了一项覆盖31个省区的超过1万人的全国代表性样本的财经素养调查,对于我们掌握国民财经素养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金融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实践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尹优平副局长介绍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一直高度关注国民金融素养情况,于2016年建立了人民银行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2017年、2019年和2021年已经连续三次开展了全国性的调查工作,公开发布了调查报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在2021年全国金融素养调查工作中,辛自强团队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专业能力为消保局开展全国问卷调查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金融素养或者说财经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对消费者财经素养状况的认识不断加深。为有效开展金融教育并做好调查工作,尹优平副局长着重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一,开展财经素养调查的前提是对财经素养的内涵结构有明确的或者说是科学的理论认识。辛自强团队提出了财经素养的三元理论,在财经知识和财经能力基础上增加了财经价值观这个内容。这是非常好的看法。辛自强认为财经素养是财经知识、财经能力和财经价值观三者的综合体,这应该是一个认识上的突破。人民银行在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时也有类似的做法,是从金融知识、金融技能、金融态度和金融行为四个方面来调查和评价金融素养。

第二,财经素养调查的成果,对于做好金融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辛自强提交的报告成果,尤其是在财经知识和能力方面,与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大体相符。他所讲的有关财经素养的各种分化现象、各种群体的特征,对今后如何有效开展金融教育有参考意义。他的研究增加了价值观内容,从消费者的社会人特征这个角度观察到的一些结果,应该说是富有创新性的,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第三,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财经素养的调查工作。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次重大的冲击。人民银行在2021年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过程中,特别对疫情冲击下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金融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人民银行还将持续关注并跟踪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也期待辛自强团队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财经素养领域的相关研究,继续推进对我国公民财经素养提升方法的认识。

尹优平副局长最后指出,金融素养和金融教育事关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关乎老百姓的钱袋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金融教育,提升金融素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希望辛自强团队能够坚持把这项全国性的调查持续做下去,也希望大家能够群策群力,久久为功,继续支持和参与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工作,为提升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健康、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3.png

中国人民大学刘元春副校长在讲话中首先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提升财经素养,促进共同富裕”是个非常好的题目,这次研讨活动恰逢其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召开,六中全会对于共同富裕,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化新征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民族复兴这样一些崭新目标,进行了系统、深入、理论化的诠释,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必要、必须的一个落脚点。共同富裕,不仅要求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收入分配体系、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对于微观主体的塑造依然是重中之重。财经素养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养,是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现代新人必备的素养。六中全会反复强调,我们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个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那么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素质的提升是最为关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在一个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全球体系中,我们公民的财经素养如果很低,即使GDP很高,也可能会面临着高收入陷阱。我们看到一些石油输出国家虽然有很高的收入,但是由于公民的素养,特别是财经素养并不高,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循环不畅,导致社会的创新动力不足,从而收入很高,但是社会没有现代化,人民没有真正实现富裕,没有在幸福指数上有所改进。因此,共同富裕很重要的一个微观基础,就是公民财经素养的全面提升。今天这次会议主题契合我们时代的精神,对于我们下一步一些战略性工作的推进,提出了一种更高的微观基础的要求。

其次,刘元春副校长指出,我们要正确理解财经素养的内涵。这次会议的材料里简要介绍了辛自强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构建与数据库建设”的背景信息,包括他对财经素养的定义,刘元春副校长表示认可这一观点。西方学者往往把财经素养设置为理财活动所需要的财经知识和财经能力,这个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很狭隘,因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我们讲“君子求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很重要,其中一点就是中国特色的义利观。当然,我们也会看到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于资本逐利和市场经济主体逐利问题,进行了很深刻的伦理学解释。如果失去道德伦理,失去正确的价值观和义利观,那么毫无疑问,简单地逐利一定难以真正地取得幸福,也难以真正地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持续的增长。所以,辛自强整合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从财经知识、财经能力和财经价值观三者角度定义财经素养,这个观点有哲学基础和中国特色,也吸收了经济学和心理学不同学科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财经素养的内涵,是一个很重要的推进。

再次,刘元春副校长对全国财经素养调查的结果表达了期待。辛自强团队用自己开发的《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测验》调查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超过1万人的样本,这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全国样本。调查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公民财经素养的现状,对于一些经济决策的制定,特别是对于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消费者教育应该有很大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要建世界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做出“独树一帜”贡献,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数据体系上有所构建。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抽样调查体系,开展大范围的、有价值的抽样调查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整合全国的一些大数据平台,形成相关的大数据库。此外,很重要就是,要发挥我们学科的特点,我们马上要建立一个“可计算社会”中心,进行原始数据的加工和一些衍生产品的生产。这些都是我们做世界一流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应有之义。所以,辛自强教授的这样的一个调查,也是学校调查体系所期待的一个。

最后,刘元春副校长提出了一些期望。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独树一帜”的高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这些年心理学学科在系主任胡平教授的带领下,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希望在财经素养、经济心理学等交叉学科领域能够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化,使心理学学科获得更快发展。作为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在研究上的推动很艰辛,也很可贵。中国人民大学希望与中国人民银行以及相关的部门共同关注,推动这个项目持续下去。做一件事情,开头难,持续更难,长期做好更艰难。如果一件事情,我们能够坚持10年,那么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会有独特的话语权,所以这个项目一定要持续做下去。学校会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把这个项目滚动下去,让辛自强团队不断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人民银行服务,为国家战略决策服务。

 

4.png

 

会议第一阶段内容是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的发布,由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张红川主持会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建构与数据库建设”(项目号17ZDA325)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辛自强教授介绍了该项目自2017年立项以来,围绕财经素养“三元”理论的建构、《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测验》及评价指数体系的开发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然后重点介绍了项目团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完成的万人样本的财经素养调查结果。该调查揭示了我国公民财经素养的基本现状,尤其是在个体、群体和省区层面存在的经济人指数与社会人指数的分化现象,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财经素养教育和经济政策设计有重要意义。

财经素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由辛自强教授主持,团队骨干成员包括张红川、孙铃、辛志勇、于泳红等学者。辛自强团队经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的财经素养“三元”理论。西方学者对财经素养的研究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他们通常将财经素养视作理财活动所需的财经知识和财经能力,并没有将财经价值观或财经道德纳入其中。这一狭隘的概念认识,不利于全面反映财经素养的本质。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传统的“义利观”与社会主义“义利观”,始终重视财经活动的价值取向问题,辛自强团队秉承这一理念,整合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基于“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人性假设,提出了财经素养的“三元”理论,认为财经素养是财经知识、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三者的综合体。

基于财经素养“三元”理论,辛自强团队历时多年开发了原创性的《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测验》,经过严格的专业性检测,该测验具有良好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可以用于科学评估人们的财经素养水平。《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测验》是一套完整的评估工具,它包括三套(五项)专门的测验:财经知识测验、财经能力测验和财经价值观测验,后者又包括理财价值观测验、财经伦理观测验和财富价值观测验。一个人完成整套测验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可以根据每项专门测验的分数评定财经素养每个成分上的表现以及总体表现。


53.png

辛自强团队采用该测验于2021年1—3月份开展了“中国公民财经素养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结合的方法取样,最终样本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的10058名18岁以上公民,针对每个被访者进行了一对一的面访调查。由于调查工具开发时整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有关“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人性假设,故调查结果采用经济人指数和社会人指数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财经素养。经济人指数得分越高意味着个体具有更高的理财价值观、财经知识和财经能力得分,换言之,更重视理财并善于理财,即善于“谋利”;社会人指数得分高,意味着个体具有超越性的财富价值观和财经伦理观,表现为能超越金钱财富本身而追求其他更长远的、社会性的目标,并在财经活动中更遵守财经伦理规范,即注重“遵义”。一个真正的高财经素养者,应该“义利兼顾”,既善于理财谋利,又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德”,确保财经活动的道义性。围绕这两个指数,此次会议发布了一些重要成果。 

第一,财经素养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可以根据经济人指数和社会人指数将人们的财经素养划分成四种类型。经济人指数和社会人指数两个指标得分都超过平均值的双高者,可归为高财经素养组;相反,两个指数得分都低于平均值的双低者,可归为低财经素养组;两个指数上一高一低者,则被归为经济人组或社会人组。在本次全国调查中,高财经素养组占总人数的29%,低财经素养组占22%,社会人组占22%,经济人组占27%。四组人数大致均衡。

第二,在省区层面,财经素养的经济人指数和社会人指数存在明显分化。经济人指数得分最高的10个省区依次是:上海、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北京、广东、湖北、江苏、山西;社会人指数得分最高的10个省区依次是:西藏、青海、新疆、广东、宁夏、河南、云南、吉林、浙江、陕西。从省区层面来看,31个省区的经济人指数和社会人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53),即经济人指数得分越高的省区,社会人指数往往反而越低,两个指数存在相当程度的背离或分化。有的省区经济人指数提上去了,但社会人指数掉下来了,或者后者高而前者低,总之,财经素养的两个指数有时并未均衡发展。

第三,在群体层面,经济人指数的优势群体未必是社会人指数的优势群体,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具体而言,经济人指数的优势群体是城市户籍者、教育背景优良者(高学历者、有专业经验者)、收入高者、年富力强者(成年人),这些人群更重视理财,财经知识和财经能力水平也更高。与这些群体相对的群体(农村居民、低学历者、非专业者、低收入者、老年群体),则是经济人指数上的弱势群体。但发人深省的是,那些在经济人特征上显得弱势的群体,在社会人特征上未必如此,而且往往反而表现更好,至少没有差异;反过来,经济人特征强的群体,社会人特征未必强,甚至更差,二者似乎难以“兼得”。换言之,“善谋利”的群体与“重道义”的群体并不统一。

例如,调查中曾询问受访者“是否(或曾经)从事财经类工作(如会计、审计、税务、银行、证券、保险等)或学习财经类专业”,根据人们的回答区分出了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调查结果表明,相比非专业人员,受过财经类专业教育或者从事这类工作的专业人员在财经素养的经济人指数上得分显著更高,他们有更多的财经知识,更高的财经能力,更强的理财价值观;但是,专业背景并不影响社会人指数,没有改善人们的财经伦理观和财富价值观这些社会人特征。简言之,财经类专业的学习和工作能让人们成为更出色的经济人,但在成为社会人方面没有发挥出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个体、群体和省区层面,我国公民财经素养的经济人指数和社会人指数存在明显分化。这一结果提醒为政者在设计政策和开展财经素养的提升工作时,要两者兼顾,“两手抓”,摈弃过去那种只从理财知识和理财能力的角度看待财经素养的狭隘认识。我们要对儿童青少年、金融消费者、乃至全体公民开展系统的财经素养教育,既注重其经济人特征(理财价值观、财经知识和财经能力)的培育,也要重视其社会人特征(超越性的财富价值观和财经伦理观)的培育,使其“重义兼利”,建构全方位的财经素养。

财经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财经素养作为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增加人们在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和理财收益;超越性的财富价值观和财经伦理观可以促使“先富者”以及广大公众超越自身利益,在三次分配中做出更多的公益捐赠,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63.png    发布活动之后,对于这次全国财经素养调查及其结果,与会领导专家进行了点评和研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尹优平副局长首先发言,他对辛自强团队建构的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研究在思路、方法和结论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思路上,该研究结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优势,为金融素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方法上,辛自强团队自行开发设计了调查工具,在全国范围内采集了大样本的数据,构建了经济人指数、社会人指数,最终构建了财经素养指数,整个过程科学严谨;在结论上,该研究对不同地区、城乡背景、教育背景、收入和年龄的群体,从多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创新性地从经济人与社会人两个角度进行切入,获得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同时,尹优平副局长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近年开展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情况和金融教育实践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一,要思考如何让财经素养和金融素养在概念上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其二,要思考如何将财经素养调查结果引入财经教育,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财经价值观;其三,要注重引导公众对财经金融活动形成正确的财经认知,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播,同时也要注重形成良好的金融态度,最终促成良好金融行为的发生,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社会环境,让所有人都能享受金融改革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其四,要把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调查这项工作坚持下来,团结社会各界力量,优势互补、同频共振,全方位多角度描绘中国公民整体财经素养水平。最后,尹优平副局长用四句话进行了概括:我们要“普及金融知识,提升财经素养,促进金融健康,实现共同富裕”。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副校长颜敏教授对本次发布会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报告结果能启发我们思考如何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角度出发,来更好地解决高等财经教育中学历与价值观发展不匹配的问题,这项研究对财经教育实践有重要意义。她指出,“提升财经素养,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会议主题,与当前社会倡导的包容性增长和数字经济相契合,我们不仅要关注效率,更要关注公平。最后,她期望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今后能坚持定期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胡平教授认为“会议非常成功,这是人大心理学系特别重要的一场盛会。”她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角度予以点评。在理论意义方面当前国内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较少,辛自强老师的报告有思想、有理论建构,探讨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结合点,并取得有效成果,对于心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工作;其研究立足中国实际,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人的财经素养理论,这种理论思想体现了文化自信;该研究为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解读,为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一种心理学的建设路径。在实践意义方面,该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财经素养,还有利于老年人防范金融风险、减少安全隐患。她期待以辛自强教授为桥梁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与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两个单位的力量,与广大同仁一起探索心理学如何服务于当今社会实践。

Visa公司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认为,辛自强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政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案例;其团队开发的工具和研究成果,为金融行业和金融教育提供了一项“基础设施”,是这个领域的一种“新基建”;其团队的理论成果在实践应用方面也已做到落地,如在中央财经大学面向本科生开展了财商通识课。王东建议未来可结合数字经济、虚拟现实等前沿课题进行研究,并联合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地的教育部门开展测评,面向金融行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普及推广,将共同富裕的中国经验进行国际推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73.png    会议的第二阶段围绕财经素养教育进行了专题研讨,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辛自强教授主持。财经素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团队的子课题负责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的孙铃副教授做了“财经素养教育的社会服务实践”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该团队在过去几年以财经素养“三元”理论为基础,开展的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课、贫困地区中学生财经素养夏令营等方面的教育实践,以及针对老年人财经素养开展的专题调查和培训,举办的大学生财经素养微视频大赛,以直播形式开展的儿童财经素养的公益宣传。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很多与会专家的赞许。
 

Visa公司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做了“财经素养教育经验分享”的专题报告,从市场调研、行业倡导、赋能培训、金融教育的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介绍了Visa近十年来的项目实践情况。王东认为,辛自强团队提出的财经素养“三元”理论强调“从态度和价值观导出行为”的逻辑与Visa公司“使命驱动”式的金融教育理念是契合的。这是双方为什么能多年合作,并期望持续合作的价值观基础。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副校长颜敏教授分享了自己学校财经素养教育的“一体两翼”、“四融三通”的实践经验,重点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开发的大学生财经通识、财商训练和经济伦理课程以及所设立的河南省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基地,最后表达了与辛自强团队合作开展财经素养评价的意愿。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审慎制度处处长王瑱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发展的历程,认为辛自强教授引入“社会人”指标,并用分类法对消费者进行细致地画像,这对于金融教育实践具有启示意义。最后,她指出财经素养教育是消费者应对迅速变化的金融形态的有力武器,因此应该继续加强消费者的财经素养教育。

中博教育副总裁萨仁娜介绍了中博教育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与财经教育有关的实践工作。她认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相对容易,但价值观的培养更加重要;今后应该利用各种APP平台,让更多家长和学生得以学习相关知识,接受财经素养教育;如何科学评估教育项目的成效至关重要,她很高兴能与辛自强教授团队一起开发青少年财经素养测验,以科学评估财经素养教育效果。

山东工商学院科研处处长李希亮教授认为辛自强教授报告的内容思考深刻,十分具有震撼力。接着,从人才培养、学科科研、合作与交流这三个方面对自身学校的财经素养教育建设状况进行了分享,分享的内容得到与会者的好评。

上海海事大学管理学院刘国芳副教授简要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认为财经素养教育在非财经学校的介入可以走课程思政的路子,并希望有财经素养研究和教育的官方或非官方的协作组织,推动财经素养的研究落地。

8.png

最后,会议第二阶段的主持人辛自强教授简要总结了财经素养教育研讨的成果,并指出建立“财经素养研究和教育协作网络”完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大家加强协作,互通思想和工作进展,协同开展财经素养研究和教育实践,携手“提升财经素养,推进共同富裕”。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汇贤大厦D座10层

邮编:100872

电话:010-82509716

邮箱:psych@ruc.edu.cn(心理学系)

          jyxldw@163.com(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