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心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问题、思考与路径”系列高层论坛(第三场)顺利举行

1127日,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举办了心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问题、思考与路径系列高层论坛的第三场,本场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平台面向心理学系全体师生以及部分相关研究人员开放,吸引了众多听众。

本场论坛邀请到的两位发言嘉宾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杨玉芳研究员以及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的谭力海教授。首先,心理学系系主任胡平教授表达了对两位前辈学者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随后心理学系张清芳教授进行论坛主持。

封面图.png

杨玉芳研究员以《音乐和语言句法加工的比较研究》为题,借助实证研究阐述了她对心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独特见解。首先,杨老师引出一个经典语言心理学问题,即“句法是语言独有的加工机制吗?”,她介绍了心理语言学作为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结合,学科传统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句法与脑、与认知的关系上。德国学者Angela D.Friederici提出句子理解的认知神经模型,Peter Hagoort提出的语言理解的记忆-整合-控制模型等。这两种模型对句法是否是语言独有的加工机制持不同观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杨玉芳老师及其团队采用脑电指标比较音乐与语言句法加工的过程,以及音乐经验对语言加工能力的影响。他们从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即句法结构的分析和整合、嵌套结构加工机制以及音乐经验对语言理解的影响。通过总结五个实证研究结果,音乐句法结构的切分与整合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结构加工相似;音乐复杂句法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受音乐经验的调节,与加工机制与语言相似;音乐经验促进了语言理解中的预期加工过程。从音乐与语言句法加工的共性和音乐经验对语言理解的促进作用看,可以认为句法加工是一种领域一般的认知计算机制。最后,杨玉芳研究员阐述了心理语言学领域如何进行研究创新,这主要体现在科学时代的范式为科学研究传统提供了模型,其创新包括定律、理论、应用甚至是仪器设备的创新,学者既可以关注更为精细、微小的单元和精细结构、脑区关联等,也可以关注更加抽象的大脑运行原则,在做具体研究时需关注自然情境下的语言使用。心理语言学的重要创新体现在重视对我们的母语,即汉语的研究,汉语作为独特的语言系统,与其他语言的系统性差异考察尚不足够,学者需要面向实际,为我国的实际需求提供理论和方法,认准目标,不断躬身实践,积累数据,寻求突破。杨玉芳研究员的分享既阐述了前沿理论,又提供了深入详实的实证分析,基于学术经验提出的谆谆教诲令我系师生受益匪浅。

讲座2.png

谭力海教授以《心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从语言与脑的研究视角所做的粗浅分析》为题作报告。谭教授开篇明义,他指出心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极其重要,长期以来,大多数的人类心理和行为研究采用的被试人群单一,多来自西方工业化国家,研究结果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激励原创性成果,强调国际合作,搭建更为广阔的出版平台。谭教授探讨的问题是语言与阅读的神经机制是否受到语言特点的影响,他首先介绍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大脑语言中枢统一论和大脑语言中枢文化特异论。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字音、字形上与其他语言差别大、个性强、更复杂,因此关于汉语、汉字的研究具有必要性。谭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左额中回对汉字加工至关重要,阅读障碍的中国儿童的左额中激活弱、左脑额中回灰质数量显著少于正常学童。中西两大文化体系中,阅读障碍可能属于两种不同的脑部发育失调。上述研究结果也得到其他学者的重复验证。之后,谭教授陆续介绍了系列研究,基于多年的研究成果,他认为人脑对汉字的字形、字音、汉语声调的加工在相当大程度上与英语不同,大脑中文阅读中枢的发育模式、国人大脑偏侧化模式等也与西方相当不同,人脑对词义加工具有相当的语言一致性。研究发现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指导设计神经外科手术方案和适于国人的神经康复技术,也将在不远的未来应用于儿童语言能力提升和人工智能语言解码技术研发。谭教授的分享不仅展示了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文化特异性,并且展示了心理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他的分享生动展示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位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张清芳教授做了精彩点评,师生们踊跃发言提问,与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获益良多。

心理学系系主任胡平教授代表心理学系对两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表示由衷感谢,她指出中国的心理语言学和文化研究很复杂却具有深远影响,本次论坛邀请到的两位嘉宾笔耕不辍、持之以恒,为广大青年师生提供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两位老师的相关研究既有利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为心理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具体案例,期待在座的青年教师和广大学子能够积极学习前辈学者,在构建心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勇挑重担、奋发有为。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汇贤大厦D座10层

邮编:100872

电话:010-82509716

邮箱:psych@ruc.edu.cn(心理学系)

          jyxldw@163.com(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