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会重大科学问题“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进展专题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19年11月1日下午,中国心理学会重大科学问题“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进展专题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心理学会主办,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承办。
出席本次座谈会的专家学者有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周晓林、深圳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院教授李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罗劲、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员时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楚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蒋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古若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刘超、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袁加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晓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何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金琴、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伍锡洪、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买晓琴等。座谈会由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胡平主持。
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周晓林做中国心理学会重大科学问题工作总结报告。他表示,在“中国科协2019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征集发布”活动中,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响应科协号召,提交重大问题难题9个,其中“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一题进入最终发布环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这一问题涉及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交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重大科学问题作者,胡平从背景和来源、问题主要内容、研究策略和突破点、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对“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一题做了整体介绍。她表示,希望通过各领域、多方向专家学者的集思广益和跨领域的交流研讨,形成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和思考。
座谈会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有关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做主题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罗劲做了题为“脑岛、情绪意识及情绪调节”的报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做了题为“情绪的毕生发展”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刘超报告了“社会性情绪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楚侨报告了“精神障碍中的情绪问题”。
座谈会还安排了交叉学科领域的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晓力从人类认知和心理学哲学的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情感接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何军报告了“情感计算研究进展”。
最后,全体参会学者就“情绪意识的起源和发展”、“情绪意识的心理机制”、“情绪意识的未来研究走向和应用性展望”等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一题由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起草,由中国心理学会提交中国科协,并最终列为2019年2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之一。本次座谈会邀请重大问题作者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者及关注该问题的各界人士进行专题研讨,就“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范畴和概念问题、研究重点和突破口问题、研究方法和过程问题、立项和支持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了共识。本次座谈会对于促进重大问题有关工作的后续开展,发挥重大问题对相关领域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文/李琛
图/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