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项目介绍(2024年)

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当今科学体系中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学、社会科学并列的七大“枢纽科学”之一。与其他学科主要研究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不同,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世界和行为模式。例如,人类智能和智慧如何产生,如何感知和感受万物,人格和禀赋何以不同。就如同自然世界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样,人类心理世界也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因此,认识人类自身,掌握心理规律,是心理学的学科使命,而将学科知识用于各个实践领域,则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际价值所在。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对人类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深刻洞察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健康、环境等各个领域,助力人类社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开展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先驱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研究生。2009年,人民大学在原有学科基础上设立心理学系(目前为直属学校的二级单位),同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目前,心理学系还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术硕士)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授予权,拥有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近年来,人大心理学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2021年3月,心理学科进入全球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学科ESI排名前1%;2021年6月,应用心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国家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学科位列前茅;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专业被评为A+专业,位居全国第5名。

心理学系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为推进学科发展,心理学系在教师自主科研基础上,着力以“社会心理科学与工程”为主攻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通过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调查、社会心理和神经科学实验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围绕社会治理心理学、企业和组织心理学开展应用科学研究,面向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开展专项工程研究,努力建构心理学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


拔尖人才实验班的特色与亮点

第一,设置交叉课程,凸显应用心理学专业特色依托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着力打造多学科交叉平台,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举措包括在心理学核心课程基础上,增设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塑造交叉学科视野;组建跨学科学术团队,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强化数据科学技术的训练,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设立实践工作坊项目,提升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二,拔尖班师资雄厚,铸就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应用心理学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团队,师生比为1:1实行小班精英教育教学模式近五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共主持或参与重要科研项目60项,合计科研经费达1370万元。教师发表中英文学术期刊论文近40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展现出优秀的科研实力

专业教学成果显著,以教学改革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成功建设“普通心理学”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我系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先后5门课程获得校级“123”金课立项获得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门和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1个;《“认知科学与哲学”交叉融合的心理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心理学系教师所著《心理学研究方法》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率达100%多位本科生在国内和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第四,以完善的实验室,确保拔尖班学生的实验和实训条件。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学生开放脑电、近红外光学成像、行为、眼动、情绪、虚拟现实和行为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自主建设的网上心理测评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室云存储系统和网上在线实验预约系统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完善的研究条件和完备的实验技能训练平台。

第五为优秀学生提供科研资助,助力学生科研成长。心理学系将择优在心理学拔尖人才实验班中选拔若干具有科研潜力的优秀学生,为这些学生提供科研经费,资助其开展基于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创性研究。

第六本硕博一贯制培养,打造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在大四保留在拔尖班学生,将成为心理学系本硕博一贯制培养的优先人选。在大四秋季学期进行遴选,将根据学生科研能力(研究兴趣、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外语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最终人选。

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

培养目标:“育才”模型(MIT模型)

人大心理学系聚焦国际心理学科前沿,服务社会重大现实需求,建设国家一流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拔尖班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可堪国家使命,具有良好品德与专业知识能力,能深刻洞见人性本质,洞察人类心理和行为规律,具有学术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心理学人才。

人大心理学人才培养以“育才”模型(Make-I-Talent,MIT字面为“让我成才”“造就人才”,简称“育才”)作为目标框架。该模型包6个核心概念:1)使命(Mission):复兴栋梁,强国先锋。(2)能力(Ability):研究能力,实践能力。(3)知识(Knowledge):理论知识,方法知识。(4)品德(Ethic):内修德性,外展德行。(5)洞见(Insight):洞见人性,洞察人心。(6)人才(Talent):学术人才,应用人才。六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全面育人体系(图1)。

图片1.png

1 人大心理学“育才模型MIT

每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都要认同自己的国家使命,即成长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达成使命,应用心理学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能力的基础是扎实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内修德性,外展德行。以知识、能力和品德为基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最终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洞见人性,洞察人心。经过四年学习,将学生造就成国家需要的学术型人才或者应用型人才,最终担当起作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使命。

培养方案:复合型培养模式

(1)双维课程:在教学上,实行小班精英教育教学模式以心理学核心课程为茎干以交叉学科课程为枝蔓,兼顾专业性和通识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心理学核心课程强化理论知识和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强化现代方法和技术教学,尤其是实验方法和数理工具训练。依托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心理学系着力打造“心理学+”交叉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交叉学科思维。

2)双重导师:生涯导师+学术导师。心理学系为学生配备生涯发展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生活和生涯发展;同时,配备学术导师,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加入学术导师课题组,参加科研例会,跟随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培养学术创新能力。

3)双轮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校内层面的实践包括校内实验室实验,以及“实践工作坊”项目;校外层面的实践则要求学生进入心理学系在北京、山东、云南等地设立的实践基地,开展心理学相关的专业实践,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4)双向视野:人类心理研究的国际视野+人民心理实践的本土视野。在所有课程中,教师均带领学生关注国际上有关人类心理研究的前沿,也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民心理实践的需求。此外,专门采取两项举措,培养学生的两种视野:一是邀请国外心理学专家为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国际化“暑假小学期”课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二是设立“心里的人民”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类国民群体的心理调查和研究,并评选优秀调研报告,激励学生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培养家国情怀。

未来发展及毕业去向

人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业发展或就业上有三种去向。

三分之一的学生保送或考入国内名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年来主要就读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三分之一的学生考入国外名校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就读高校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

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政企单位直接就业。如以名校选调生等方式考入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的公务员,或进入大型国企(如中国银行)、互联网企业(如腾讯)等从事人力资源、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等岗位。

时间安排

日期

时间

活动

具体安排

8月24

8:00-17:00

面向全校拔尖班二次选拔咨询

明德广场设有心理学拔尖班咨询摊位,欢迎来访咨询

8月27日-

828


第一轮报名

请密切关注教务处安排,报名平台为微人大本科一体化信息平台

8月27日-

8月29


第一轮面试通知

请保持手机畅通

8月29

14:00-16:00

第一轮面试

(请携带学生证,如果有国家级、省部级获奖等相关证明请一并携带)

面试内容包括专业潜力、英语、身心素质考察等,地点为汇贤大厦C座4层心理建设中心

8月30


第一轮面试结果公布

报名系统统一公布面试结果

8月31日(如第一轮已经满额,将不再进行第二轮)


第二轮报名


请密切关注教务处安排,报名平台为微人大本科一体化信息平台

9月1日

请保持手机畅通,如果有面试安排将电话逐一通知、沟通,学生面试时请携带学生证,如果有国家级、省部级获奖等相关证明请一并携带

9月2日


第二轮面试结果公布

报名系统统一公布面试结果

注:心理学拔尖班宣讲会将根据咨询人数确定是否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心理学拔尖人才实验班欢迎您!想了解更多,欢迎咨询我们!

联系人:心理学系本科教务杜老师

联系方式:电话010-62513887;邮箱xlbks@ruc.edu.cn

图片2.png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汇贤大厦D座10层

邮编:100872

电话:010-82509716

邮箱:psych@ruc.edu.cn(心理学系)

          jyxldw@163.com(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