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骊歌又起,青春远航

2024年6月20日上午,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2024届毕业生座谈会暨毕业生党员教育在汇贤大厦C座四层心理建设中心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书记刘甡,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崔盛,心理学系副系主任董妍与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2024届本硕博毕业生代表亲切交流,共同回顾成长历程、畅谈未来愿景、送上毕业祝福。会议由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副书记何劭玥主持。

会上,毕业生代表分享了大学生活的感受与体会,一致表示与母校一起奋斗、发展和成长的时光是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感谢母校的教育与培养,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同学们的互助与友爱;立志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image.png

心理学系2024届博士毕业生魏新益将就职于福建省莆田学院。他分享了参加福建省选调的经验,鼓励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多参与社会实践,珍惜时光,充实自己,在学习与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教育学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于晓琪将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担任教职。她深情地回忆了在人大的八年学习时光,导师在学术上为她指引方向、担任学生助理的经历使她快速成长、学院的关怀无处不在。未来她将追随老师们的脚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心理学系2024届硕士毕业生姚东朋回忆了在人大求学期间的所思所感,表达了面临毕业季的感动与不舍,对学校多年来的悉心培养表示衷心感谢。人大的培养使他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确立了今后的职业方向。他将成为南开大学的辅导员,发挥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将这份感动与热爱传递给更多学子。

教育学院2024届硕士毕业生王瑞珊毕业后将前往基层历练。她回忆了学院对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尽全力保障大家的物资供应,令她十分感动。她将赓续人大红色血脉,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

教育学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赵阔曾前往国外交换学习,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他深刻体会到人大的治学智慧。作为党办的大学,人大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新路,将毕业生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心理学系2024届硕士毕业生禄嫦表达了毕业前夕对人大的不舍。在担任学生骨干期间,她获得了能力上的飞跃,这段经历将是她一生的宝贵财富。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贵州,为建设家乡奉献自己的力量。心理学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徐维榕将继续在心理学系深造。她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表示在心理系的各项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活动中,她的眼界、学识都有了极大拓展,期待自己未来持恒努力,祝福母校发展越来越好。

心理学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李晟华也将在本院系开启硕士生活。回顾本科经历,他感谢母校和学系提供的无数优质资源,除了心理学专业的悉心培养,在旁听哲学等专业的课程中,他也受益匪浅。未来他将继续在这方精致校园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认真倾听了毕业生代表的发言后,董妍表示,同学们的真情流露令人感动,希望各位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充分发挥心理学、教育学的学科背景和专业优势,继续厚植家国情怀,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世界,谱写青春华章。

image.png


崔盛向毕业生们送上了真挚的祝福。他表示,毕业生们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和上下求索的执着,都秉持“实事求是”的信念,在攻坚克难中练就过硬能力,真正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image.png

刘甡代表院系祝贺毕业生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的新征程。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希望毕业生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同时,院系将持续关注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人大永远是毕业生们最温馨的家,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image.png


最后,在刘甡的带领下,2024届毕业生党员代表面向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久久回荡,极大激发了与会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他们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奔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image.png


前路漫漫亦灿灿,祝愿全体24届毕业生鹏程万里,一展宏图,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image.png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汇贤大厦D座10层

邮编:100872

电话:010-82509716

邮箱:psych@ruc.edu.cn(心理学系)

          jyxldw@163.com(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