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历程展”在学校博物馆二层展厅顺利开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原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校史馆特聘研究员王学军,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赵潇,档案馆常务副馆长李家福出席。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积极参与,并举行了一场生动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郑水泉系统阐释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其办学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进程的生动映射和光辉典范。本次展览立足于扎实的学术研究,从四个阶段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得出三点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启示: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握高等教育强国的“生命线”;二是扎根中国大地,发掘高等教育强国的“内生力”;三是推动国际交流,拓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朋友圈”。
王战军表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此次展览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构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也做出重大贡献。他表示,从本次展览的布局中学习到了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再走出高等教育的新路的三个阶段: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壮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强大于新时代“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的高等教育发展。同时他希望以本次展览作为起点,在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中国能够总结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及实践,能够在全球广泛传播并得到认可。
刘甡首先介绍了本次展览的重要意义,并简要阐释了本次展览的五个篇章的内容,分别是“革命时期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世界一流大学的重点建设”“新时代党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他对大力支持与帮助本次展览的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本次展览是一次有组织科研、学术训练与实践教学一体贯通的创新性成功尝试。
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李贞实主持开幕式。
与会嘉宾与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共同参观展览、研讨学习。
本次展览的第一篇章为“革命时期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是高等教育红色基因的奠基,展现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红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孕育与萌芽过程。第二篇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主要讲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重点建设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示范和引领性政策、带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的历程。第三篇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则介绍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重点建设的新阶段。第四篇章“新时代党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则展现了新时代以来,国家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成效,高等教育现代化站在了新起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步入新阶段。第五篇章“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